新闻稿
2025年11月10日
普利兹克建筑奖在官网pritzkerprize.com上发布了颁奖典礼特别视频,向第54位获奖者刘家 琨致敬。在阿布扎比卢浮宫举行的颁奖典礼,旨在颂扬他对当代建筑的持久贡献——其设计理念 深植于公共目标与文化记忆,并始终坚信人类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理念。视频对此做了真实的记 录。
“建筑学和人类的命运紧紧缠绕在一起,人类不灭亡,建筑学也不会灭亡。建筑学会演化,会更新 ,建筑学一直在这样做。” 刘家琨清晰阐述了其建筑理念:在历史与现代、集体主义与个体价值 、乌托邦与日常生活之间寻求和谐统一。
“普利兹克奖不时会发掘出一般公众乃至建筑界从业者都未曾风闻或知之甚少的人物,“ 评委哈希 姆·萨基斯表示,”我们偶尔能甄别出一颗崭新的宝石,并将其展示在世人面前。” 2025年评审辞指 出刘家琨的作品表明“身份的定义既关乎个人,也关乎人们对特定地方的集体归属感”。
在由2008年获奖者让·努维尔设计的博物馆璀璨的穹顶下,主办方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 克在向现场来宾和政要致辞时,将刘家琨的成就诠释为人文主义精神的当代传承:“我们正处于一 个显著变化的时代,不仅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在思想和全球关系方面,” 他继续说,“美好生活 ——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层面——其精髓在于平衡、和谐,并且要避免走向极端。我们目前所处 的时代迫切需要古老的平衡智慧。正是本着既定的平衡原则,我们共同表彰和致敬今年的获奖者 刘家琨。他是平衡的大师,了解建筑,并在社区、精神、传统和既有现实中寻找启示。”
这是奖项设立47年来,首次在联合创始人辛迪·普利兹克逝世后举办的颁奖典礼。她与已故的杰伊 ·普利兹克于1979年共同创立了这一奖项。“毫无疑问,她的影响力会一直持续。我们的奖项旨在 表彰建筑艺术对人类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往往是通过挑战惯例的方式实现的。“ 评委会主席 、2016年获奖者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在谈到刘家琨的作品西村大院时,特别强调:“这是日常和 共享意义上的普世生活,依存于一个甚至叫不出名字的地方。这是一种介于基础设施、公园、垂 直公共空间之间的事物,零售和便利设施鳞次栉比——从未谋面却如此熟悉….. 此举深谙平衡之 道……以一种(对惯例)不敬的方式庆祝为普通公众而生的建筑成就。”
颁奖典礼前,与阿布扎比文化旅游部共同举办的2025年获奖者刘家琨的专题讲座《在大陆:社区 的范式》在阿布扎比文化基金会举行。
颁奖视频还收录了评委们的完整评论和见解。包括巴里·伯格多尔、德博拉·伯克、安德烈·阿拉尼 亚·科雷亚·杜·拉戈、妹岛和世(2010年获奖者)、安妮·拉卡顿(2021年获奖者)和常务理事曼 努埃拉·卢盖·达祖。谈到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时,伯克点评到:“在我看来,如果一座 建筑只可能存在于它目前所在的地方,而且除了它当前的作用之外别无其它意义,那么这就是一 件杰作。”
历届获奖者包括让·努维尔(2008年)、王澍(2012年)、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 比拉尔塔(2017年)、让-菲利普·瓦萨尔(2021年)、戴卫·奇普菲尔德爵士(2023年)和山本 理显(2024年)分享了他们对刘家琨的建筑和社会理念的观点,正如山本理显所言:“建筑师的 责任是创造社区。如果一个社区是无形的,那么建筑师的责任就是让无形的社区成型。”
2026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将于明年3月揭晓,这将是这一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的第48次颁奖。
请访问 pritzkerprize.com 观看颁奖典礼视频的完整版
###
媒体联系人Eunice Kim
普利兹克建筑奖传播总监
eunicekim@pritzkerprize.com
中国媒体联系人:
吴华/张羽
hwawu@qq.com